潔凈間臭氧消毒所需臭氧發生器產量的計算方法
在確定潔凈間臭氧消毒所需臭氧發生器的產量時,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如潔凈間的體積、臭氧衰減率、維持潔凈間達到消毒所需的臭氧濃度等。以下為你詳細介紹計算步驟和公式。
1. 明確基本參數
潔凈間體積(V):潔凈間的長(L)、寬(W)、高(H)相乘可得,即 (V = L×W×H),單位為立方米((m^3))。
臭氧目標濃度(C):不同潔凈度級別的潔凈間,消毒所需的臭氧濃度不同。一般來說,三十萬級潔凈區臭氧濃度應達到 10ppm(約 20mg/m3);十萬級潔凈區臭氧濃度應達到 15ppm(約 30mg/m3);萬級潔凈區臭氧濃度應達到 20ppm(約 40mg/m3)。這里的濃度單位 ppm 需換算為 (mg/m^3),換算公式為 (mg/m^3=frac{M}{22.4}×ppm×frac{273}{273 + T}×P),其中 (M) 為臭氧分子量((M = 48)),(T) 為溫度(℃),(P) 為壓力(atm),在標準狀況下((T = 0℃),(P = 1atm)),(1ppm) 的臭氧約等于 (2mg/m^3)。
臭氧衰減系數(K):由于臭氧會在空氣中自行分解,需要考慮臭氧的衰減。一般情況下,臭氧自然衰減系數 (K) 取值約為 0.4/h。
臭氧泄漏修正系數(S):潔凈間可能存在一定的泄漏,該系數一般取值為 1.11.3,具體取值可根據潔凈間的密封情況確定,密封越好,取值越接近 1.1。
2. 計算臭氧產量(G)
臭氧產量的計算公式為:(G = C×V×S÷(1e^{-Kt}))
其中:
(G) 為臭氧發生器的產量,單位為毫克/小時(mg/h);
(C) 為臭氧目標濃度,單位為毫克/立方米((mg/m^3));
(V) 為潔凈間體積,單位為立方米((m^3));
(S) 為臭氧泄漏修正系數;
(K) 為臭氧衰減系數,單位為 1/小時((h^{-1}));
(t) 為消毒時間,單位為小時(h),一般消毒時間 (t) 取 11.5 小時。
3. 舉例說明
假設一個三十萬級潔凈間,長 20m、寬 15m、高 3m,密封情況一般,取泄漏修正系數 (S = 1.2),消毒時間 (t = 1) 小時。
首先計算潔凈間體積:
(V = 20×15×3 = 900m^3)
三十萬級潔凈區臭氧目標濃度 (C = 20mg/m^3),臭氧衰減系數 (K = 0.4/h)。
將各參數代入公式計算臭氧產量 (G):
(G = C×V×S÷(1e^{-Kt}))
(= 20×900×1.2÷(1e^{-0.4×1}))
(= 21600÷(1e^{-0.4}))
(approx 21600÷(10.6703))
(approx 21600÷0.3297)
(approx 65514mg/h)
因為 1g = 1000mg,所以 (65514mg/h = 65.514g/h),在選擇臭氧發生器時,可選擇產量略大于計算值的產品,如 70g/h 的臭氧發生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計算方法是一種理論估算,實際應用中還需考慮臭氧發生器的實際工作效率、潔凈間內設備和物品的吸附等因素。
電話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