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雷達監測設備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設備用途:采用差分吸收原理,利用激光雷達技術探測臭氧的垂直分布和時空演變特征,并可同時測量大氣顆粒物消光系數的垂直分布,為定量評價大氣光化學過程提供定量的依據。
2.技術要求
(1)時間分辨率:1-30min可調;
(2)空間分辨率:7.5m-300m可調;
(3)有效探測高度:≥3km;
(4)探測靈敏度:≤3ppbv;
(5)擴束發散角:≤0.2mrad;
(6)接收視場角:≤0.5mrad;
(7)探測盲區:≤300m;(須提供具有省級及省級以上CMA或CNAS資質認證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復印件并加蓋廠家公章,檢測報告的頒發日期須在招標公告發布日之前。)A(8)光源:Nd:YAG固態激光器;
(9)光源脈沖重復頻率:≥10Hz;A(10)拉曼變頻技術:采用全固態免調諧變頻技術,無需充氣;(須提供具有省級及省級以上CMA或CNAS資質認證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復印件并加蓋廠家公章,檢測報告的頒發日期須在招標公告發布日之前。)A(11)探測波長:包含兩個300nm以下紫外波長、兩個500nm以上可見光波長。(須提供具有省級及省級以上CWA或CNAS資質認證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復印件并加蓋廠家公章,檢測報告的頒發日期須在招標公告發布日之前。)
(12)數據處理配置:i5及以上處理器;不少于16GB內存;不少于2T固態硬盤;不小于23.8英寸窄邊框顯示器;獨立顯卡,同時配置備份不小于4T機械硬盤2套。
3.軟件產品
(1)系統軟件包含數據采集控制軟件和數據分析軟件,二者須獨立運行,保證數據采集控制對數據分析過程無影響;
(2)數據采集控制軟件能夠全自動運行,可實現原始數據的采集保存、系統狀態監控、異常報警、自動生成系統日志、自動生成報告等;
(3)數據采集控制軟件具備遠程控制功能,可實現全天24小時無人值守觀測;
(4)數據采集控制軟件能夠通過無線與有線網絡進行遠程診斷。
(5)原始數據,生成二進制文件,同時也可輸出十進制數據文件,數據至少包含文件名、站點名稱、單條數據采集開始時間、單條數據采集結束時間、激光器位置高度、經緯度、垂直角度、水平角度、激光器脈沖數、激光器頻率、數據類型、采集點數、信號電壓、空間分辨率、回波信號、數據采集卡位數、信號通道數、數據集描述;
(6)分析軟件數據產品:雷達數據產品:雷達回波信號、回波信噪比、大氣顆粒物消光系數廓線,大氣臭氧濃度垂直廓線,臭氧污染層厚度,300、500、
1000米及以上不同高度臭氧濃度時間序列,并具備同步可視化分析功能;
△(7)可提供多種數據集成接口,滿足各種平臺的調取需求,實現跨平臺支持;數據產品包括臭氧濃度的渲染圖、時間演變廓線圖及高度廓線圖等數據,需上傳展示于銀川市氣溶膠激光雷達系統、國家大氣顆粒物組分與光化學監測網。
4.質保期內技術支持相關要求
提供1年質保和2年專業化技術服務,并提供數據分析支持:質保期和服務期中標供應商應提供所需運行所有的耗材、備品備件,并包含設備檢定費、部件的更換費,同時提供軟件系統升級服務。
4.1技術服務支持
(1)每日工作項目
1、每日遠程檢查儀器運行狀態;
2、查看工控機能否登錄,查清斷網或關機原因;
3、采集軟件是否在運行;
4、采集軟件正常采集,正常顯示回波信號;
5、分析軟件是否在運行;分析軟件定時刷新,數據保存正常;
6、如遇異常狀況,立即進行檢查,遠程不能解決的安排現場進行檢查。
(2)月度工作項目每月至少去1次站點進行現場巡視,并做好巡檢記錄,巡檢時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檢查站房內電路系統、通訊系統是否正常,溫度濕度是否正常;
2、檢查天窗玻璃是否破裂,天窗支架及玻璃密封是否完好,有無漏雨現象并清潔天窗玻璃;
3、在冬夏季節應注意室內外溫差,防止天窗出現冷凝水現象,如有此現象需加裝加熱除濕裝置;
4、檢查激光器電源水位,如缺水需添加去離子水或純凈水;
5、清潔望遠鏡接收系統上的灰塵,清潔空調濾網,清潔站房;
(3)季度工作項目
1、檢查激光器系統上的濾芯裝置,濾芯棉頭是否干凈,更換濾芯;
2、每季度對雷達的光路系統進行一次審核;
3、清潔望遠鏡接收系統上的灰塵,清潔空調濾網,清潔站房;
4、檢查拉曼管入射鏡片是否正常以及拉曼管氣壓是否正常,如有損壞及漏氣需要更換拉曼管。
(4)半年工作項目
1、檢查天窗支架及玻璃的密封性,密封膠有無老化,查看有無漏水或滲水現象;
2、進行半年度光路校準,校準工作完成后,做好校準記錄,主要內容含:激光能量檢查、激光光斑特征檢查、回波信號檢查、背景基線、噪聲檢查,光譜儀校準等;
3、查看激光器發射光路系統是否正常;
4、完成對數據進行備份工作。
5、完成對臭氧雷達數據有效性驗證工作。
(5)年度工作項目
1、檢查雷達采集模塊各個通道高壓工作是否正常;
2、激光器鏡片是否有被激光灼損現象;
3、檢查激光器輸出能量及能量的穩定性;
4、進行年度激光器校準和光路校準。
5、開展年度設備檢定,出現檢定報告。
A4.2數據分析支持
提供臭氧雷達分析日報、月報、年報和污染過程分析報告。具體內容如下:
(1)OBM模型解析
利用基于觀測的模型(OBM)繪制本地的臭氧生成濃度等值線(EKMA曲線),進行臭氧敏感性分析;基于相對增量反應活性法,設置臭氧前體物減排情景,評估臭氧生成潛勢變化規律,以確定 很佳的減排比例。
(2)關鍵組分識別
綜合考慮VOCs對0s的貢獻度,計算臭氧生成潛勢,篩選亟需優先控制的關鍵組分。
(3)VOCs來源解析
基于VOCs觀測數據,結合工業結構、能源結構、重點行業等信息,識別大氣V0Cs的主要來源;并利用受體模型進行VOCs來源分析,定量計算各類源對大氣環境VOCs的相對貢獻。
(4)可視化源清單計算
為了更加精準的了解臭氧污染來源,強化內源的管理,基于臭氧的前體物VOCs排放源清單數據,利用原始數據生成可視化的污染源清單,并與光化學其他分析內容聯用,實現監測與污染源的聯動。
4.3質量控制
運維單位需根據儀器本身特點和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建立詳細的質控方案。
每半年開展一次臭氧雷達數據有效性驗證工作。
質量控制目標:
1)臭氧污染過程數據有效捕獲率≥95%;
2)每季度數據捕獲率≥90%;
3)日常質控措施執行率達到100%;
4)異常情況處理率達到100%。
電話
微信客服